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人工智能教母”的李飞飞,在即将于下周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前夕,阐述了“人工智能政策制定的三大基本原则”。
首先,李飞飞指出,政策制定必须基于“科学,而非科幻小说”。她强调,政策制定者应关注人工智能的现实现状,而不是沉迷于宏大而遥远的未来设想,无论是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景,还是末日式的灾难场景。IT之家注意到,她特别提到,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确理解,聊天机器人和辅助程序“并非具有意图、自由意志或意识的智能形式”,从而避免被那些不切实际的场景分散注意力,而是集中精力应对“真正关键的挑战”。
其次,她主张政策应“务实而非意识形态化”,即政策的制定应当旨在“尽量减少意外后果,同时激励创新”。这意味着政策不应仅仅基于某种理念或偏见,而应注重实际效果,平衡风险与机遇。
最后,李飞飞强调,政策必须能够“赋能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包括开源社区和学术界”。她指出,“人工智能模型和计算工具的开放获取对于进步至关重要。限制这些资源的获取将制造障碍,阻碍创新,尤其是对于那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来说,他们与私营部门的同行相比,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IT之家
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数码迷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通过邮箱5937331#qq.com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