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晚点 Auto 今日报道,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即将完成多个重要岗位的人事变动,涉及交付团队、“端到端”团队等。有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蔚来智驾方案的交付效果未达预期、“端到端”智驾方案落地进展较为缓慢。
报道称,蔚来智驾部门下设十多个子部门,本次调整涉及其中的大模型部、部署架构与方案部、时空信息部的负责人:
-
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卿将接替彭超,直管大模型部;
-
陈昆盛将接替秦海龙,任部署架构与方案部负责人;
-
时空信息部负责人袁弘渊已提出离职,张红霞目前已接管其工作,同时是可能的继任人选之一。加入蔚来前,张红霞曾在百度工作。
-
被替换的彭超、秦海龙,将改作为方案负责人,组成虚拟战队,负责交付,向任少卿汇报。
-
蔚来还建有人工智能平台,为智驾研发提供云端算力、数据闭环等基础设施支持,负责人不变,仍为白宇利。
对于这一人事调整,蔚来回应称,这是为了确保先进功能更好地交付给用户,同时满足业务多平台、多功能的业务需要,和敏捷地应对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变化,进行的主动调整。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整个蔚来智驾部门今后将分成技术委员会、资源、方案三个部分。其中,方案负责人不直接带团队,也不再负责核心业务,但是有权参与团队内成员的绩效评定。
一位接近蔚来的人士称,新设立的技术委员会将作为中台,加强平台的易用性和稳定性。另一位接近蔚来的人士分析称,调整后的架构是一个“战备架构”,目的是尽快提高智驾方案的量产交付速度。
本月早些时候有消息称,蔚来计划 2025 年 1 月推送 Banyan 3.1.0 版本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将实现首次推送用于智能驾驶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构,蔚来端到端智驾“虽迟但到”。
据IT之家今年 7 月报道,蔚来宣布旗下全球首颗车规 5nm 高性能智驾芯片“蔚来神玑 NX9031”流片成功,这标志着蔚来已实现硬件芯片 / 底层软件自主设计。
据介绍,这款芯片拥有超过 500 亿颗晶体管,采用 32 核心 CPU 架构,内置 LPDDR5x 8533Mbps 速率 RAM,可实现“高动态范围高性能 ISP”,拥有 6.5 G Pixel / s 像素处理能力,处理延时小于 5ms。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IT之家
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数码迷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通过邮箱5937331#qq.com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